新闻中心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回顾七十年建筑创作及建筑 文化遗产保护成就论坛”

发布时间:2019-12-27 16:43:00

 
    2019年12月20日,“回顾七十年建筑创作及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成就论坛”在北京西藏大厦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主办,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协办。这是关于建筑艺术与文化主题的一次大规模论坛活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韩子勇,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祝东力及国内外40余位知名建筑师、建筑史专家和遗产保护专家参加了论坛。

    伴随七十年来的社会转型,中国现当代建筑创作和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很多值得回顾总结的议题。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举办“回顾七十年建筑创作及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成就论坛”,对中国七十年建筑创作与创新、建筑史与理论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街区保护发展等领域展开多维度、多视角、有深度的研讨和交流。

    论坛分为上、下午两场。上午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周年建筑创作成就研讨”为题,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建筑创作所取得的成就,提出当前建筑创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建筑创作进行了展望。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韩子勇认为,中国的建筑文化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七十年来建筑界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思想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当前应提高全社会对建筑文化的自觉,建筑艺术应以人为本,同时重视建筑评论的重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从创作、学术、教育、评论多个方面回顾了建筑事业的发展,并对建筑创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当前建筑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陈为邦对七十年的建筑创作发展演变进行了分段回顾,对每个关键节点都做了评述,梳理出清晰、完整的发展脉络。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从建筑学会的角度阐述了未来发展计划以及相关重要工作。清华大学教授吕舟从遗址博物馆的角度,探讨了以文化遗产为目的的建筑创作。中国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建筑师曹晓昕谈论了建筑系统和工艺美学,对建筑设计的思想理念方法和未来发展途径都做了启发性的思考。美国路易维尔大学教授赖德霖重点介绍了中国当前建筑口述史研究现状,提出当前建筑口述史研究的紧迫性。

    论坛下午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周年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成就回顾”为题,来自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古建领域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对中国文物保护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对当前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提供了很好的建议。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强调了文化遗产的整体性,认为应该从学术学理等多个方面对文化遗产进行深化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考虑它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文化性。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光亚分析了中国文化对建筑遗产保护的影响,提出了文化遗产的核心概念真实性的问题,发人深思。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总工程师侯卫东展示了近年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所开展的重要文物保护工程,认为文物保护事业牵扯到保护的方方面面,既有保护法规、理念、原则的不断完善,也有工程勘察、调查研究、保护技术的科学化发展,更有保护机构和人才队伍的不断成长,以及对保护对象认知和界定的不断更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研究了中国古代法象上天的规划理想,为当前规划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贵祥梳理了中国建筑史研究的五个阶段和代表成就,探讨了中国建筑史建构与古代建筑体系诠释的问题。

    本届论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一次影响广泛的盛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环境正步入全面更新的阶段,现在的中国建筑越来越追求质量与品质,对当前的建筑创作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镇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间的矛盾逐渐尖锐,关于文化遗产,特别是建筑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延续的问题越发突出和紧迫。论坛以“建国七十年中国现当代建筑创作及建筑遗产保护”为题,共同探讨了七十年中国建筑创作和历史理论研究取得的成就,回顾了我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通过搭建平台,加强学术交流,为我国建筑创作和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指路建言,对进一步促进相关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上一篇:高山景行 弦歌不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艺术教育成果展纪录片
下一篇:中国艺术研究院“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主题创作活动系列专题报道之七(书法院篇)

中国艺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5002490号